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交流动态
石“经”开讲 滋润石“迷”

1d982ec8f5cb0037f130afe31663d069.jpg

“卧石阅华——苏式文人雅石赏玩”公益讲座,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的5月15日下午,在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举办。本次讲座的总策划由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张维忠担任;苏州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苏州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姜敏现身讲座进行主讲,向苏州的石“迷”们传授赏石诀窍。讲座会场座无虚席,石“迷”们聆听讲座,当面取经。

 5bee389d343dbb2834a745012bf0f65c.jpg

姜敏先生是苏州资深赏石家、盆景制作家。早年,其盆景园林艺术承继家学渊源,又得名师相授,所学深广,尤擅书画盆景,所制盆景曾获国际金奖。1986年,他参加了意大利佩夏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布展;1992年5月在荷兰祖特尔梅尔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上,他的参展盆景作品《洒向人间都是福》获金奖;1999年,他参与了中国昆明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江苏馆布展,其参展盆景作品《瑞云》获金奖。

姜敏先生藏石以太湖石等“四大名石”为主,佳品颇多,对石“道”研究至深,对赏石、玩石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次公益讲座之前,苏州文促会不少同仁曾向姜敏先生讨教赏石、玩石的学问,姜敏先生给予了热情介绍。

 8b3540b3480bb48104a198d43386f89c.jpg

据了解,太湖石盛产于太湖地区,古今闻名,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之一。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旱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范成大所编的《吴郡志》有如此描述:“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石在水中岁久,为波涛所冲撞,皆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弹窝,亦水痕也。没人缒下凿取,极不易得。石性温润奇巧,扣之铿然如钟磬,自唐以来贵之。其在山上者名旱石,亦奇巧,枯而不润,不甚贵重。”古人的记述充分表明,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旱石则是久远的地质时期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

 04980706b98fee23018974d2e4c07926.jpg

太湖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小石头里有大文章。古代流传至今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动人故事都与石头有关。赏石进入中国传统审美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唐朝开始,“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就成为古典园林和文人书斋的经典格律。太湖石因以造型取胜,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较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所以特别适宜对公园、草坪、校园、庭院等环境的美化布置。

 f60aefa3c392410ba56708fffcdba581.jpg

在古代,赏石玩石仅是达官贵人的日常生活。如今,赏石玩石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这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太湖石现已步入寻常百姓家,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此次公益讲座,既使众多赏石爱好者获得了更多的赏石知识和玩石技巧,也体现苏州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丰富多彩。

 d9b3e28e71cc90c8fcf3792124101b29.jpg

今后,苏州文促会将不定期选取苏州文促会成员开展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的精彩片断,通过本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与大家一起分享,敬请大家关注。

 


服务热线

18906133033

二维码